临海:多维拓宽乡村劳务渠道,带动高质量就业 | ||||
|
||||
近年来,临海市坚持把农民就业放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聚焦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实施培育劳务品牌工程,叫响乡村劳务品牌,重塑时代符号,推动品牌化发展,助力富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一是政府推动,培育乡村品牌。针对不少农产品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打造带动式品牌24家,培育汇溪古建、邵家渡草莓、小芝米面等一批“乡(土)字号”区域劳务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如打造“白水洋豆腐”品牌对外销售,线上线下为商户增销1.2万斤,带动全镇产业链增收超亿元。 二是文化撬动,打造非遗品牌。依托“一品牌(非遗项目)、一平台(非遗基地平台)、两体系(就业体系、帮扶体系)”的“112”工作机制,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如东塍镇岭根草编于2012年被列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以“就近、就地、就便”为原则,聚焦尚有劳动能力残疾人、身体良好老年人、低收入农户,为其提供技艺培训,因地制宜发展手工工艺业务,帮助村内困难群众再就业,为农户务工人员提供增收,目前已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 三是工坊带动,赋能就业增收。近年来,临海市以劳务品牌和零工市场为牵引,依托共富工坊,努力探索乡村工匠与农民增收的有机契合点,在鼓励乡镇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通过“公司+工匠”模式带动农民增收。截至2023年已建成“共富工坊”212家,其中来料加工式138家,品牌带动式24家,农旅融合式12家,电商直播式9家,产业赋能式24家,共辐射带动4.3万余农户,吸引141家企业参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7186人(其中低收入群体594人),带动农户增收5.7亿元,其中直接发放订单加工费1.2亿元,助力村集体增收2200余万元。相关工作获多位省、台州市领导批示肯定,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县域十佳优秀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