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创新财技“大书包” 激活增收“大绩效” | ||||
|
||||
今年以来,临海市以创建省级第一批百万家庭奔富示范县为契机,着力打造临海市财技共富学院。学院通过政校企三方发力,以财技融合、聚焦缺口、绩效提升等措施,打通“学习-实操-就业”奔富链,为共富学员送上财技“大书包”,实现财政资金“大绩效”。 一、巧谋划、立梁柱、财技融,合力打造共富学院。 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多方联动,凝聚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力,推动共富学院从“无”到“有”。 (一)携手16部门构建“一个体系”,高位推进。联合16部门出台《临海市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实施方案》,涉及3大重点工作和27个总任务,并结合人社工作实际,以增收作为主要路径,推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具体抓的临海百万家庭奔富“一盘棋”工作格局,惠及民生方方面面。 (二)联合24家企业打造“一个联盟”,工学结合。携手政企校三方,统筹使用好资金、人力等资源要素,厚植协同发展新动能。立足产业行业需求,成立首批24家企业联盟,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企参与的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实践教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 (三)聚焦百万家庭形成“一个机制”,授人以渔。以“技术教育促富”为突破口,创新建立“财技融合”双引擎扩中机制,出台《临海市财技共富学院组织架构及职能职责》,将培训理念从“全员培训”向“扩中家庭”集中,将培训目标从“面面俱到”向“专精特需”转换,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更多有就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幅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将学院打造成为以扩中家庭为主体的奔富群体就业岗前培训基地。 二、学技能、架桥梁、破壁垒,精准对接用工缺口。 以就业市场用工缺口作为培训主方向,实操带教,推动学员技能从“弱”到“强”。 (一)车间教学,学以致用。结合社会用工需求和低收入家庭实际,针对性构建名师领讲、系统深研、工匠共践的全方位技能培训体系。邀请11位专业讲师,开设16种特色课程,搭建24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平台。企业根据自身岗位需求,从车间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为扩中家庭学员授课,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让学员掌握学以致用的实用技能。同时开设“车间教室”,直接将相关机器搬至教室,增强学员熟练度,成为企业青睐的技工,实现“毕业即可上岗”。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做,组织技能比武、技能大赛,遴选出优秀技工64人,实现优秀技工向联盟企业直接输送,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员核心竞争力。 (二)联合教学,企业定向。开设8个企业定向班,针对各企业不同技能需求,量身定制培育体系,打造稀缺技术人才。毕业后,企业挖掘优秀学员直接入职企业,源源不断将学员“技能力”转化为就业“致富力”,实现“双向奔赴”。今年以来,共开展6期专项培训,培训453人次,助力402户低收入家庭进入中等收入行列,预计每年向社会输送实用性技能人才超过2000人。 (三)资源下沉,送教上门。成立流动学院,针对部分农村学员家庭住址偏僻、往返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开设流动授课模式,上门为镇街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服务。以临海市零工市场为标志性教学点位,2023年共服务600余批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4200个,达成用工关系1800余对。“零工市场”就业致富模式入选浙江省百万家庭奔富行动地方成熟模式推广清单。 三、整资源、强动能、重实用,助力资金绩效提升。 坚持精准浇灌,推进就业补助、技能提升、企业补助等财政资金的整合,把资源用在真正能帮助扩中家庭致富路径上,推动财政资金绩效进一步提升。 (一)破解就业信息差,打造五色“共富墙”。根据临海支柱产业及教学内容,细分休闲用品、彩灯、医药、机械、服务五大板块,将招工信息滚动上墙,破解招工用工“信息差”。对共富学院的教学课程按难易度进行筛选整合,加强机械、手工等门槛较低课程的技能培训,整合蛋糕、茶艺等门槛较高的课程,将财政技能补贴真正用在培训容易上手、好找工作的技能,推动资金绩效提升。 (二)加强资金牵引力,打通政策“引领链”。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的引领和保障作用,鼓励“企业联盟”和社会各界人士承担共同富裕社会责任。对支持“共富工坊”建设工作有杰出贡献的“联盟企业”,给予一定就业倾斜政策和财政补贴,并颁发共富奖章。 (三)组建农技专家团,送出助农“致富经”。将农业培训纳入财技共富学院专项课程,并针对农村扩中家庭组织重点课程培训。组建19支共富服务专员团队,实行集中与分散授课、送教下乡等多手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巡回开展农民培训1639次,财政支农政策培训185次,培训有效助力农村丰产、农民增收,为推进临海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