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促进劳动纠纷高效及时化解 | ||||
|
||||
台州市路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引,建立完善“1+X”劳动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1”即本级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X”即在各镇(街道)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指导督促镇(街道)调解组织发挥调解能动性,三年来全区约60%的劳动人事争议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仲裁结案率考核排名均位于全市第1,三季度仲裁结案率99.64%,结案率考核排名均位于全市第2。 一是前移阵地,劳动纠纷“源头调”。全省率先设立“安薪工作站”,组建专业的运营团队实体化入驻办公,以根治欠薪源头治理为主线、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以常态化巡查巡检督导为手段,深耕细作劳动纠纷源头治理工作。组织工程建设项目劳资专管员和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500余人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及用工管理实务培训。选派业务骨干下到各镇(街道),以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辅导。建立劳动人事争议案前调解机制,每年申请仲裁的案件中案前调解成功的有200件以上,约占申请仲裁案件总量20%左右,减少立案案件量,提前化解劳动人事纠纷。 二是扎根基层,劳动纠纷“就地调”。提升镇(街道)劳动纠纷化解能力,在10个镇(街道)全部建立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在路南、峰江、蓬街、金清等4个镇(街道)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区劳动人事仲裁院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建立定期讨论疑难案例、业务知识集中培训、定期督查等机制,提高基层调解人员调处能力,确保就近快速处理劳动争议。根据仲裁“三标”建设、“互联网+调解仲裁”建设等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落实各项制度,2023年5月建设并投入使用增强型数字仲裁庭,提升仲裁效能。多年来仲裁结案率、调解成功率、网络办案率等考核数据均远高于省厅考核指标。 三是加强协同,劳动纠纷“联合调”。依托区社会治理中心,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人社、司法、法院等多部门联合的“欠薪纠纷诉前化解机制”。机制建立以来,联合化解案件553件,有效避免案件反复、返工等情况,减少投诉处理时间。定期召开区三方四家协调劳动关系例会,探索形成“六共”工作模式(平台共搭、力量共聚、资源共建、信息共通、事情共商、成果共享),推动和谐用工,实现劳资双方矛盾联动化解。鼓励“两代表一委员”、退休法官、热心退休党员、乡贤能人、治村导师等社会力量参与,设立名人调解工作室开展“老娘舅”式调解工作。全区“老娘舅”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0件,调解成功率达95%,有力地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