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加快打造“青年之城” 为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 | ||||
|
||||
玉环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鲜明导向,聚焦台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出2025年底实现“常住人口80万”目标,不断做足做实“引才、育才、留才”文章,将“人气集聚、素质提升”贯穿青年人才集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玉发展、在玉扎根,积极创造有利于我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的人口总量势能和人口结构红利。 一、强化引才聚才,打造青年集聚“强平台” 一是深化劳务协作,推行“常态化”招工。深化“驻点招工”成果和劳务协作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企业赴中西部地区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并通过抖音短视频、“老带新”等模式招工,提高招引实效。实施“贵州全域劳务对接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桐梓、凤冈等地政府合作,在玉成立劳务输出工作站,让普工招引变“临时”为“常态”、变“走出去”为“送进来”。截至9月底,我市今年新增就业2.61万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8份。 二是深化校企合作,组织“走出去”引才。深入实施“青年英才聚玉环”行动,制定《2022年“才聚玉环”工作方案》,为应对疫情挑战,积极创新“百校引才”举措,深化与辽宁、湖南等校地企合作,创新建立玉环市与辽宁省汽车工程产业校企联盟,进一步服务我市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发展。由市委书记担纲“一号引才主播”,采用“直播带岗”“空中双选会”等云端招聘模式,以及现场专场招、机构推荐招、就地就近招、人才夜市招等线下招聘方式,拓宽大学生来玉就业渠道。截至9月底,共举办招聘会71场,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3份,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824人。 三是加码真金白银,升级“大礼包”聚才。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整合推出就业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安家补贴等十五项优惠政策,补贴金额最高可达60多万元,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推文,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等抛出“橄榄枝”。另外,加码玉环特有的“老带新”招工政策,对成功介绍同籍新员工来玉就业的老员工,将补贴标准由200元/人提高至280元/人,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 二、支持就业创业,搭建青年发展“大舞台”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与16家银行签约合作,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提供“零利息、免抵押”的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可达50万元,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2017年以来,我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572万元,涉及贷款6.45亿元,共扶持660人实现“创业梦”,其中高校毕业生110人。 二是见习促进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在企事业单位设立50家见习基地,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岗位,提供常态化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提高青年人才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引导青年向主导产业、重点区域流入。今年接收高校学生顶岗实习见习611人,完成率105.34%,其中127人有留玉意向。 三是创业带动就业。连续8年举办“创赢玉环”创业大赛,培育选拔创业典型69人,带动就业2630人。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文旦产业合作等创业带头人培训,推广“1+3+N”乡村合作创业组织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目前,我市已认定合作创业村12个,其中省级6个。如玉环干江上栈头村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共富发展模式,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点赞,相关经验做法还在中联部跨国研讨会上作交流分享。 三、强化服务保障,建强青年留用“服务站” 一是营造青年人才集聚氛围。深入实施“加油,青柚团”等“青近玉环”系列活动,创新采用“宣讲+座谈”形式,扎实推进大学生新政进高校、进园区、进平台、进企业、进社区、进窗口,扩大政策知晓度和招才吸引力。在省内首创企业招聘短视频大赛,由企业宣讲、由大学生担任大众评委,为加快青年人才集聚玉环营造了浓厚氛围,相关经验做法被“浙江人社”公众号刊发。 二是助力青年人才提升技能。深入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培促学、以赛代培,加强青年工匠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畅通青年工匠上升渠道。今年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8万人次,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43.14%。2021年,我市25人被评选为浙江青年工匠,今年拟推荐30人。 三是保障青年人才福利待遇。全方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的青年人才宜居宜业环境,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审议出台《玉环市人才公寓管理实施细则》,规划配建人才公寓9.3万方,引导企业配建人才房17.4万方,全年发放房票、安家、租房等补贴474.73万元。实施“人才码免费乘坐公交”市域全覆盖,截至9月底,免费公交惠及1.63万人次,其中海上公交806人次。引导187家企业建立薪酬挂钩分配机制,形成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激励导向,实现人才获得技能等级后每月可加薪50-1000元,切实增强人才留玉的“归属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