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市动态
天台:建设技能型乡村
  • 日期: 2024- 07- 26 09: 14
  • 来源: 天台县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今年以来,天台县以人才增技增收、乡村增效增富为目标,探索打造党建引领好、技能培育好、技能就业好、技能生态好、技能共富好的“双增五好”技能型乡村,构建以技育才、以技提薪、以技立业工作机制,为推动乡村共富夯实人才支撑。

针对农村培训资源少、农民技能等级低等问题,天台县探索“职技融通”模式,将乡土人才培育需求与学校育才有机衔接,建设“高校+中职+企业+研究院”育才综合体,充分发挥高校智库资源优势,开辟乡村技能人才培育路径。设立和合工匠技能体验中心,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直播电商等乡村特色产业,统筹各类培训资源,精准设立培训、竞赛项目,推动自主培训、以赛促训、以训提技。


开展“民宿行业新媒体运营”送技下乡活动


聚焦“一村一品”技能型乡村建设,坚持政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12556”基本单元,即围绕1个技能小镇、2个技能型社区、5个技能乡村、5个技能型校园、6大创富型产业,打造技能实训平台,促进劳动者学习成才和技能提升。在塔后村建立休闲旅游实训平台,培育民宿管家、茶艺师、景区讲解员等100余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7万元。

去年以来,全县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万人次,举办各类技能大赛15场,新增技能人才8641人。

“这个月工资又涨了600元,在我们公司都是凭本事论英雄!”浙江天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赵哲说道。去年初,他通过“能级工资”提薪评定,还获得股权激励成了公司“合伙人”。

天台县持续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技能与薪酬挂钩机制,出台《产业能级工资指导标准》,引导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评价,围绕创新创造类成果奖励、技术技能类津补贴、技能比武竞赛激励等7个方面开展集体协商,根据岗位评价因素、员工能力级别和工作绩效考核确认工资,树立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效益、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等相挂钩的能增能减分配理念,做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目前,职业技能自主评价企业技能与薪酬挂钩率达100%,产业工人技能工资提高15%以上,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3.6%。


企业组织开展技能比武竞赛


开展技术工人股权激励改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支持企业以股权、期权等激励组合,推动产业工人从“打工者”变身“合伙人”,分享发展红利。出台上市公司技术工人股权激励奖励政策,7家上市公司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其中天铁股份、祥和实业2家企业员工激励对象中技术工人比例超过30%。

天台县还将技能人才激励纳入人才政策,对参加职业(工种)高级工以上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等级给予最高3000元补助;对入选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的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按规定落实高技能人才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对2025年底前技能人才占比达到目标要求的企业按技能人才数量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没有担保和抵押,凭这张高级技师证书就申请到贷款30万元,我的根雕工作室终于有着落了。”家住天台县螺溪村的齐晓东感叹道。去年7月,学习根雕20余年的“80后”青年齐晓东急需资金创业,县人社局、农商银行联合定制的“技能共富贷”产品,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为技能人才办理“技能共富贷”


天台县坚持以“真金白银”守护匠心,面向技能人才推出“技能共富贷”礼包,定制工匠贷、企业贷、产业贷3项金融产品,建立技能人才“白名单”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纯信用贷款20万元,经营性贷款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帮助技能人才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打响“技能创富金名片”。目前,全县累计为近4000余名技能人才、技能企业发放贷款10.2亿元,持续激发技能人才创业积极性。

为推动技能人才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天台县推出“基层就业服务集市日”,每月由各乡镇(街道)选择一天,县乡联动开展招聘会和就业服务活动,根据求职者技能水平,定向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推介+创业辅导”全链式服务,打造便利高效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帮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今年以来,已举办“集市日”活动48场,服务企业1200家次、求职者2万人次,促进就业超4000人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