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市动态
温岭:加快锻造制造业工匠人才,打造技能创富新模式
  • 日期: 2024- 01- 23 15: 09
  • 来源: 温岭市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温岭市作为民营制造大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7万户、技术工人30余万名。紧扣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着力升级技能培育、能级协商、技能创富三大体系,有效破解“企业育才主体地位不显”“技能人才‘技提薪不涨’”难题,实现技工提技致富、企业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新增技能人才3.5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7万人。

 一是加快培育产业紧缺人才。紧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全力做大做强人才培育平台,推动技能人才质量全面提升。发挥台州第一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器”作用,瞄准智能数控、工业机器人、5G+智能制造等产业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加快创建温岭经济开发区特色技能小镇,紧贴光纤激光器、光电半导体、新型储能等产业需求,依托省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开展集体面授、技术认证等课程,辐射带动229家规上企业,打造定向产业人才联盟。

 二是加快激活人才升值通道。完善技能要素参与评价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建立与技能等级相衔接的工资指导线,打通技能人才企业互认机制、普通工人与技术工人转换渠道。全域推广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温岭曙光匠才评价机制。截至目前,全市自主认定企业数达206家,自主认定技能人才占总数的17.5%;累计评定曙光匠才116位。  

 三是加快建设创富型企业。全面实施技能创富型企业激励办法,将技术工人比例和薪资待遇情况与企业用地、用能、亩均评价、技改补贴、股权激励等挂钩,形成“技岗匹配、以技定薪、股权激励“的技酬匹配新模式。如技能创富型企业利欧集团增设技能序列体系,涵盖7个职业等级,最高可享受副总级别的待遇,授予511名核心技术骨干共11546.09万份股票期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激励技能创富型企业16家,技能自主评价备案企业技能与薪酬挂钩率100%,技术工人流失率下降15%。

 四是加速培育大师工作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打造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由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劳模、工匠等领衔,针对产品研发等核心难题进行科研共创,强化职工群创成果展示交流和专利转化。如台州工匠蒲道勇主导的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攻克电机新品研发等方面技术难题,主持设计的“210高效大扭矩电动车驱动电机”转化投入市场后,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35家,服务辐射企业50余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