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海:“来浙实践”应用入选省数字社会案例 |
|
全省第一!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纵深推进,今年,临海市委人才办、临海市人力社保局联合临海团市委建设“来浙实践”数字化应用,前移大学生就业帮扶端口,为用人单位打造备选“人才库”,为我市引才留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小切口”,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城市引才育才留才更精准更高效。8月17日,应用在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系统双月路演中得分排名第一,并成功入选省数字社会案例集。 应用背景需求 长久以来,临海青年人才工作存在着大学生引进难、回流难、留人难的现状,而当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离岗率高等现象也牵动着社会神经。为解决此类问题,台州市委人才办、台州市人力社保局锚定“来浙实践”为2022年改革创新对标争先试点项目,并由临海市委人才办、临海市人力社保局、临海团市委进行试点建设,搭建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回流意向双提升的前置帮扶平台。 应用主要功能及预期成效 应用构建1个数字驾驶舱、3个子场景、2个业务端口、3个信息库的“1323”系统架构。主要功能预期效果体现在三方面: 多跨协同,通过 “网购式”平台实现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优选”。 贯通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系统,横向协同教育、团委、市场监管等8个业务部门和数源系统,纵向多跨省、市、县、乡、村社和各级院校等。创新打造“网购式”的实践模式,运用先进算法建立“一端两库”(应用端、企业岗位需求库、实习实践人才库),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供需智能匹配,实现用人单位和学生实践“双向优选”。 流程再造,通过“全链式”服务实现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奔赴”。 建设社会实践、实践银行、职业成长3个子场景,重塑青年学生实习实践流程,以学生就业指导、实践体验及跟踪服务三个主功能,采集学生回岗就业意愿、实践岗位评价、企业实践评定、发展建议等信息,动态掌握学生专业、企业需求、实践经历全过程,形成“实习实践—政策服务—成果转化—职业能力提升—跟踪服务—就业指导—高质量就业—留才引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引导学生与用人单位在实践中培养“感情”,缩短双方“磨合期”,实现“双向奔赴”。 成果转化,通过“一站式”政策归集实现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成就”。 通过实践礼包、政策集成、积分兑换三个模块,汇集了青年学生实践、见习就业、人才等系列政策,供学生及用人单位随时查看。学生可运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积分直接申请免费入住人才公寓,优先推荐青年干事,可享受畅享畅行畅游等吃住行服务。打开了企业选人用人的视野和学生回临来临就业创业的情怀,助力打造学生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帮助学生圆梦的人才成长生态。 应用初步成果 实践成果: 应用于6月7日上架浙里办,截至8月3日,访问量达98862人次,注册用户数达17069人,适用对象满意度达99.55%,平台已汇集临海市23个部门、19个镇(街道)、205个社区(村)和389家企业的实践岗位12036个,通过平台有效参与社会实践的青年学生3147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82人。 改革成果: 应用于5月份入选台州市“牵肠挂肚”第一批改革清单。改革思路和做法被人民日报、人民报、中国改革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发展网、浙江新闻联播、台州日报(头版)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获得结对城市四川省南充市认可,异地发文推广正在对接跟进。 制度成果: 1.出台《临海市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政策》,对现有人才、就业政策进行归集并突破,为学生、用人单位及合作院校提供政策支持,打破了青年学生的政策空白,打通了青年学生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人才政策之间的壁垒。 2.出台《临海市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积分制管理办法(暂行)》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积分管理,通过积分,将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量化,将实践结果与实践政策关联挂钩。 下阶段,临海将锚定“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理念,全力推动青年学生就业创业。聚焦“小切口大应用大作用”目标,加快推进“来浙实践”应用算法的提升和系统的迭代,将“实践码”与台州市“人才码”相融互通。加快制定《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服务规范标准》,形成具有台州标识度的数改成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就业和人才引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城市能级提升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