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市动态
临海:全域打造可复制“共富工坊”
  • 日期: 2022- 04- 25 14: 44
  • 来源: 临海市人力社保局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为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构建共富型高质量就业体系,临海市立足本地特色产业,打造可复制“共富工坊”。2022年,全市将启动“共富工坊”建设30个以上,以“厂房式工坊、车间式工坊、居家式工坊”等形式支持鼓励广大农村地区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优势产业、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架起“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这座“致富桥”,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以“共富工坊”为平台,培养一批集技术、经营管理能力于一身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是深调研,打好群众基础“牌”。由临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等部门及镇街共同参与组成工作专班,聘请宁波大学专业团队参与方案制定,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今年年初,专班在全市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全面了解全市劳动力分布状况及村民、企业参与“共富工坊”意向。调研中,专班与14个村书记、村民代表,100多家企业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各村居和企业对劳动力分布、就业情况及产业发展状况的看法,并就“共富工坊”涉及的用工信息业务外包、农户技能培训、安全监测等问题开展讨论,为项目建设提供可行建议。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全面掌握“共富工坊”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详细了解企业、村民的真实想法,为项目推进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早试点,蓄满实践经验“池”。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共富工坊建设行动、共富头雁培育行动、新农人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共富工坊企业联盟培育行动和共富工坊品质提升行动等5大行动。今年3月,在河头镇开展试点,建立永强·共富工坊并投入使用,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工坊模式,实现“老百姓在家能赚钱、村集体经济能壮大、企业生产用工更灵活”的多赢互利目标。该工坊占地350平米,设置工位50个,主要承接永强集团休闲椅背的编藤工作。仅一个月时间,永强集团向工坊提供了16万件加工订单,并承诺每年提供至少20万件订单,可实现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20万元,每人每年增加收入2.2万元以上。在一地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涌泉镇三村村以旗袍为主的工坊,桃渚镇芙蓉村以绣衣为主的工坊,小芝镇小芝村以缝纫为主的工坊陆续试点并相继运行。

三是搭平台,建立劳资需求“账”。线上,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搭建“共富工坊”数字平台,赋能农户就业,打造“数据通融、跨宇联动、评级结合”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共富工坊参与主体需求订单状态、事后反馈、政策补贴等重要信息实时显示,一屏掌控。3月份已完成项目立项、基础调研和思维导图设计,到2022年底,完成“共富工坊”数字平台搭建,上线4个试点镇的100家企业和6000名劳动力信息通过平台发布流程监管和薪酬发放等业务,精准对接劳资双方需求,实现“足不出户式”用工匹配。线下,加强对工作各环节的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价,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度,定期监测从业家庭收入情况,定期回访企业和群众满意情况,并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和镇街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四是重推广,打造复制样本“盘”。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后,临海市将乡村振兴发展公司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力军,负责“共富工坊”的建设、投资、运营、管理和后续推广。到2022年底,目标在全域14个乡镇复制共富工坊32个,推动与100家企业、3000个家庭建立劳动合作关系,新增农户就业3000户,农村常住居民户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到2025年底,实现“共富工坊”全域覆盖,农户户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以上。临海市“共富工坊”,集全市域力量打造,通过了行业规范、制度保障、政府扶持和全程完善,落实了专人管理和运营,尤其侧重数字化改革,让全市企业和农户通过线上数字平台,实时了解用工需求和供给信息,实现用工精准匹配,具有综合性,可持续性,能复制,可推广。

打印 关闭